父亲离开我们已49年了,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可磨灭。
我的父亲王润成,1922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吕梁交口县温泉乡(原孝义市)火石烟头村,是晋西北的一个边远小山村。父亲生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1938年5月,不满15岁的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军人。1942年6月加入中国。在战火硝烟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的一生是戎马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我小的时候听父亲讲过很多战斗的故事,但由于我那时候年纪小,对很多都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抗日战争中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拼刺刀——据父亲回忆每一次战斗,与日本鬼子拼刺刀。那是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场景。战友的牺牲与对方的死亡,对所有参加战斗的战士来说都造成了很大的刺激,战斗结束后,很多人甚至于几天都无法进食。
一觉醒来惊出一身冷汗——听父亲讲,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敌人的大规模扫荡,越来越凶。部队也是与敌人不断周旋,战士们都特别疲惫。有一天夜里他们的部队在野外就地休息。就在天刚麻麻亮时,发现与敌人几乎睡在了一起,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趁敌人未发现时,他们都悄悄地撤离了那里。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父亲从政治部看守班班长,调到一分区新9团6连任党支部书记。该团于1947年7月改编为太岳军区第18分区第42团,到1948年8月15日正式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15纵队43旅128团,正式列入全国野战军序列。
在此期间父亲于1947年3月起担任42团4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第128团4连指导员。
据父亲的回忆记载, 1947年3月参加了平遥的金庄战斗,4月参加了乡宁、浦县战斗,6月参加了平遥石渠头夏收保卫战。父亲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伤愈后, 1948年春父亲跟随部队,参加了由元帅指挥的著名的临汾攻坚战,解放了临汾。随即部队继续北上参加了晋中战役。攻占了吴城店、张兰镇、北沙子并随即拿下全战役具有决定意义的董村阻击战。
在董村阻击战中,阎锡山令赵承绶集团以九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装甲车掩护下,企图打通通往太原的咽喉董村,敌人轮番进攻三昼夜,父亲所在部队与友邻部队配合击退敌人多次攻击,杀伤敌人千余人,坚守了阵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并协同兄弟部队在小常一带歼敌数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部队受到徐帅的嘉奖。
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继续参加解放太原的战役。在此期间1949年3月1日,第15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第62军,隶属第十八兵团。62军共有184师、185师、186师三个师。在榆次的聂店镇隆重地举行了命名典礼大会。
父亲所在的部队由15纵队43旅128团改为第62军184师551团。184师共有550团(127团)、551团(128团)552(129团)三个团。
太原战役打响,15纵队及友邻部队奉命向太原外围制高点东山方向进攻,打开通往太原的重要通道。东山是太行山脉的中段,地势高处300多米。是太原城的天然屏障。站在东山顶端太原城一览无余。
部队首先进攻拿下了最外围的石嘴子,歼灭罕山之敌。在夺取外围后,部队继续向内线攻击。而挡在太原外围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四个要塞。其中淖马要塞离太原仅5公里,是距太原城最近的四大要塞之一,是攻城之主要障碍,夺取后即可居高临下直逼城垣。是攻城之重要进攻出发位置。所以,夺取淖马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兵团令10月26日16时,同时发起战斗。 129团于10月22日夜首先夺取了石儿梁后,25日该团再次夺取了二0七阵地,以保证纵队部队攻击淖马阵地侧翼安全。同日晚父亲所在的128团又占领主阵地东北约800公尺敌人的警戒阵地黑疙嘴,作好进攻淖马主阵地的各项战斗准备。
由于部队对攻夺淖马要塞的政治动员工作做得非常认真,使干部战士透彻了解到我部夺取淖马要塞对攻克太原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号召全体指战员在攻克淖马要塞中立功。
1948年10月26日16时半,128团第一、二营,分两路同时向淖马二0一、二0二阵地发起攻击,三营为二梯队。战斗一发起,攻击动作迅速突然,炮火打得准确猛烈,敌人还未清醒,我突击队已到敌前沿。
由于128团第二营战前准备充分,父亲为二营4连指导员。营长亲率突击队,所有干部隐蔽接近敌阵地,选择团指挥所前600公尺处的小山头为进攻出发地,大大缩短了前进距离,一举突破敌前沿,迅速占领了敌二0二阵地。我部以二0二阵地为依托,协同一营攻夺二0一阵地。这时一营伤亡过半,突击队仅乘5人。三营营长亲率三营突击队迅速突破敌前沿,向二0一阵地纵深发展。
127团一个连也赶到增援,战斗至27日8时,歼敌600余人。至此,敌人的淖马要塞阵地为我纵队全部占领。
与兄弟团一起,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在部队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反复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最终守住了阵地。
128团完成攻占淖马任务后,旅部命令127团坚守,巩固已占领的淖马要塞。
攻守淖马要塞的战斗,从1948年10月26日到11月12日共18天。在18天的战斗中,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和支援下,共计消灭阎锡山的第八总队,干训大队,第二总队,四十师一团二营、三团三营,六十九师五连,七十一师炮连,蒋介石的三十师八十团全部、八十一团全部。被打垮的敌人不计其数。
太原解放后,同年4月第十八兵团调归彭德怀元帅指挥的第一野战军(前身为西北野战军),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任务。沿同蒲路向西,中旬进抵西安。然后继续向西北挺进。继续向西,到达甘肃天水待命。同年7、8月,第62军参加了扶眉战役和解放兰州的战斗,解放了宝鸡、兰州,同时追歼西北马家军至青海西宁,将其全歼。
同年9月23日部队回归第18兵团建制。10月奉命南下,解放甘南岷县。同年11月,第62军所属3个师及新编独立师随兵团调归刘邓贺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南的任务。
同年12月初,第62军跟随贺龙元帅兵分两路南下。翻越秦岭、岷山向大西南进军。青川、江油、绵竹、什邡、灌县(都江堰)等相继解放。部队似如破竹,直捣成都。随后成都和平解放。
1950年初,第62军奉命解放西康省。 185师解放雅安,186师解放康定。184师作为解放西昌的主攻部队,在川西的温江休整后,于1950年3月12日由温江出发,向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进军。渡过大渡河向南,与从云南出发渡过金沙江向北的第15军44师两路夹击,直抵西昌。
184师作为西昌战役主攻部队,兵分三路向西昌城及外围挺进。过大渡河、翻越小相岭。
父亲所在的551团经雅安、荥经,向安顺、冕宁、泸沽地区前进,追歼残敌。扫清西昌外围,同时切断敌军向西藏的退路。
第十五军44师于1950年3月27日首先攻入西昌城,西昌解放。父亲所在的第62军184师于1950年4月3日进驻西昌,同时由184师正式组建成立西昌军分区 。
西昌解放后184师又继续参加了西昌剿匪的战斗。在近一年的战斗中,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歼灭土匪上万。
从解放西昌的战役打响到剿匪结束,在一年多的战斗中184师共有552团团长周培成、550团1营营长史贤德等964名指战员英勇壮烈牺牲。
在我的父亲笔记里记载,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育有4个子女,父亲排行老二。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如遇天灾时,还要添加榆树皮充饥。14岁那年(1937年)有机会为红军送粮,父亲就想加入部队。但是我的奶奶那舍得让年幼的儿子离家参军。第二年15岁时,再次为八路军送粮,父亲在爷爷的支持下,于1938年5月正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先后获得解放太原光荣参战证书(1949年4月12日)、1949年4月华北解放纪念证书、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大西北纪念章、解放大西南纪念章、中央慰问团纪念章。
父亲的成长离不开部队和首长的培养和教育,而对他影响最深最大的就是他的老上级和入党介绍人周培成叔叔。周培成叔叔是在西昌解放后在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最高指挥员。牺牲时任552团团长,时年32岁。
西昌解放后,父亲经过组织的介绍和安排与母亲于1953年6月在西昌结为夫妻。我母亲孙林祥,当时在西康省军区司令部机要科任机要员,后调西昌地委机要科工作。
回家探亲——父亲自从参军后由于战争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回家。解放后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是到了50年代末才第一次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和看望父母,那时已是离家20多年了。
一个馒头的故事——听母亲的回忆,在70年代,全中国都在备战。父亲与很多干部一样都已离休,在军区干休所休养。突然有一天,下午五点过接到了部队紧急集合的命令,军令如山,已离休后的父亲立即从家里冲了出去,这时家里的馒头已经蒸好,母亲拿着蒸好的馒头也追了出去,但是父亲执意不要,甚至将母亲的手都掰痛了,馒头还是留在了母亲的手里。很多年后母亲还不时提起此事。
当饲养员的故事——我大哥的讲述,我大哥也是在15岁时于1969年12月入伍。到部队后,有一次父亲专程前往部队去看他,了解他在部队的表现和情况。但就在父亲离开后的第二天,连长就将我大哥叫去安排了新的工作,当一名喂猪的饲养员,我大哥问这是为什么时,连长说这是“首长”的命令。为这事大哥还一直耿耿于怀。
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军人的优良作风和使命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父亲,儿依稀记得在您生病的日子里,虽然病魔缠身,但每当有老战友和叔叔阿姨来看望时,您就又会振作起精神,神采奕奕,又和老战友们一起回忆起那战争岁月。
父亲,您走得太怱忙,儿那时还小,有很多话还来不急对您说,儿很想您多陪伴儿一程,儿更想听您讲当年的那些战斗故事……
我父亲就是十五军四十四师的,西昌战役时立过功,山西壶关县人,向你父亲致敬。k8凯发官网